全國服務熱線
1 采暖室外計算溫度,應采用歷年平均不保證5天的日平均溫度。注:本條及本節其他條文中的所謂“不保證”,系針對室外空氣溫度狀況而言;“歷年平均不保證”,系針對累年不保證總天數或小時數的歷年平均值而言。
2 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應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溫度。
3 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應采用歷年最熱月14時的月平均溫度的平均值。
4 夏季通風室外計算相對濕度,應采用歷年最熱月14時的月平均相對濕度的平均值。
5 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應采用歷年平均不保證1天的日平均溫度。
6 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相對濕度,應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對濕度。
7 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應采用歷年平均不保證50h的干球溫度。注:統計干濕球溫度時,宜采用當地氣象臺站每天4次的定時溫度記錄,并以每次記錄值代表6h的溫度值核算。
8 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應采用歷年平均不保證50h的濕球溫度。
9 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應采用歷年平均不保證5天的日平均溫度。
10 冬季室外平均風速,應采用累年最冷3個月各月平均風速的平均值。冬季室外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應采用累年最冷3個月最多風向(靜風除外)的各月平均風速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平均風速,應采用累年最熱3個月各月平均風速的平均值。
11 冬季最多風向及其頻率,應采用累年最冷3個月的最多風向及其平均頻率。夏季最多風向及其頻率,應采用累年最熱3個月的最多風向及其平均頻率。年最多風向及其頻率,應采用累年最多風向及其平均頻率。
12 冬季室外大氣壓力,應采用累年最冷3個月各月平均大氣壓力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大氣壓力,應采用累年最熱3個月各月平均大氣壓力的平均值。3.2.15 冬季日照百分率,應采用累年最冷3個月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
13 設計計算用采暖期天數,應按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于或等于采暖室外臨界溫度的總日數確定。采暖室外臨界溫度的選取,一般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宜采用5℃。
14 室外計算參數的統計年份宜取近30年。不足30年者,按實有年份采用,但不得少于10年;少于10年時,應對氣象資料進行修正。
15 山區的室外氣象參數,應根據就地的調查、實測并與地理和氣候條件相似的鄰近臺站的氣象資料進行比較確定。